本專業培養具備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的基本理論和醫療預防的基本技能,適應基層衛生部門、社區衛生服務部門、企事業單位衛生工作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諸方面發展的高等應用型醫學專門人才。
二、規格要求:
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掌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基本原理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掌握本專業必需的理論知識,具有從事本專業實際工作的基本技能,具有較高的職業技能;具有較快適應生產、服務、建設、教學、管理第一線崗位需求的實際工作能力和素質;具有創新精神,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健康的體魄。
三、課程設置及主干課程說明
專業主干課程為:人體解剖學、生理學、組織胚胎學、生物化學、藥理學、病理學、醫學免疫學、診斷學、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預防醫學、中醫學等。
1.人體解剖學
是研究正常人體形態和結構的科學,屬于生物科學中形態學范疇,重點闡明人體器官的形態、結構及位置的相互關系,是醫學科學的一門重要基礎課。分為系統解剖學和局部解剖學兩部分學習,前者按機能系統闡述人體器官的形態結構,后者則按部位,由淺而深側重研究各部的結構形態及其相互的位置關系。
2.生理學
是研究人體正常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也是重要的醫學基礎理論學科之一。主要從整體水平、器官、系統水平和細胞或分子水平等三個不同的水平對人體生理進行研究。
3.組織胚胎學
組織學是研究機體的顯微鏡下結構(microscopic strusture,簡稱鏡下結構)及其與功能關系的科學。鏡下結構包括光學顯微鏡下的光鏡結構和電子顯微鏡下的超微結構。胚胎學是研究個體發生的科學,闡明從生殖細胞受精及至個體發生發育的演變過程。
4.生物化學
是研究生物體的物質組成、代謝變化以及分子結構與功能關系的一門學科。它闡明了正常人體的代謝規律及分子結構與功能的關系。
5.藥理學
是研究藥物與機體相互作用的規律及原理的一門醫學基礎學科。通過學習,要求學生掌握藥理學的基礎理論知識和藥物作用原理、規律及特點。并熟悉臨床用藥的劑量、方法和禁忌等知識。
6.病理學
是研究患病機體的形態結構、機能和代謝變化及其內在聯系,闡明疾病的發生發展規律,提示疾病的本質的一門科學。內容包括病理解剖學和病理生理學兩部分
7.醫學免疫學
內容摘要:是研究抗原性異物的性狀、機體免疫應答的機理以及病原生物的生物學特征、生命活動規律、致病性與免疫性、實驗室檢查及特異性防治的一門醫學基礎課。
8.診斷學
是論述診斷疾病的基本理論和方法的一門課程。其內容包括搜集臨床所需的資料即病史、體格檢查、化驗和器械檢查等的步驟和方法以及癥狀學、物理診斷、實驗室診斷、X線診斷、臨床心電圖、超聲波診斷等內容。是內科學的入門課程,也是臨床醫學的基礎課程。
9.內科學
是研究人體各系統、各臟器疾病,并闡明其發生、發展規律和防治原則的科學,以常見病、多發病和急癥為重點內容。其總任務是使學生獲得內科疾病的基本知識和診療技術,為進入臨床實踐打下堅實的基礎。
10.外科學
是一門重要的臨床醫學學科,主要研究以手術為主要治療方法的外科疾病的發生、發展規律,診斷、治療和預防方法以及手術技能和術前術后的處理。外科學始終與解剖學、生理學、生物化學、病理學、藥理學、微生物學等基礎學科有密切的聯系。
11.婦產科學
是研究婦女在妊娠和非妊娠時期的解剖、生理變化和生殖器官疾病的病因、診斷、預防和保健的一門學科??煞譃閶D科和產科兩部分。通過學習,使學生獲得婦產科的常見病、多發病、疑難病的診斷、治療及預防的知識和能力。
12.兒科學
是研究小兒的生長發育、衛生保健、疾病防治和促進小兒健康的科學。包括兒科學基礎及兒科常見病、兒科急癥的診治,小兒疾病的預防保健、優生優育等內容。
13.預防醫學
是研究自然和社會環境對人群健康和疾病的發生與發展的影響,并制訂各種措施保護環境、保護人群健康,以達到促進健康、防治疾病、提高勞動力、延長壽命的科學。
14.中醫學
本學科為我國特有的傳統醫學科學,具有幾千年歷史的中醫學以陰陽五行的基本理論闡明了人體疾病的發生、發展和歸宿。其內容包括中藥學、方劑學、經絡學、針炙、推拿和按摩等內容。通過學習,讓學生了解中醫理論、掌握中醫診療技能以及中草藥的性能與功效,為中西醫結合防病治病打下基礎。
四、教學進程表(略)